心理干预助癫痫患者早日融入社会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惊厥。惊厥发作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放电所产生的突发性、一过性的行为改变,包括意识、运动、感觉、情感及感知等方面的短暂异常。我国人群的癫痫发病率为3.3‰~5.8‰,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发病。癫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为了探讨小儿癫痫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提出恰当的干预对策,以便使癫痫患儿回归社会。
1 患儿的行为问题
应用CBCL测试发现癫痫患儿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男性患儿表现为分裂焦虑、交往不良、躯体诉述、社会退缩、多动及违纪,而女性患儿多为躯体诉述、分裂压迫及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问题除与癫痫所致的脑损害有关外,还与癫痫本身给患儿带来的焦虑及患儿在社会生活中所受限制和歧视等多种因素有关。适应行为是指人适应外界环境赖以生存的能力。研究发现,干预前的癫痫患儿的ADQ有降低趋势,癫痫组独立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均分均明显低,提示癫痫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的自理能力差和社会交往能力欠缺等。
2 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适应性行为的作用研究表明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改变其个性化特征也有一定作用。护理干预对于帮助慢性患者战胜疾病有着积极意义,护理干预势在必行,癫痫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将患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简便、易见效的方法,能使患儿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鉴于大多数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其治疗观念应从治疗癫痫病转变到癫痫患儿上来。在应用抗癫痫药的同时,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恰当的干预,以减轻或消除患儿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使癫痫患儿尽早回归社会。